光明日報:新《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網 上傳日期:2011-03-02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全國共實施生態(tài)修復面積72萬平方公里
《 光明日報 》( 2011年03月02日 10 版)
本報北京3月1日電(記者何平)修訂后的新《水土保持法》1日正式施行,水利部部長陳雷今天在學習貫徹新《水土保持法》視頻動員會上說,新法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強化防治水土流失的責任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和社會公眾參與的激勵機制,加強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坡耕地、淤地壩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推進長江上中游、黃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地區(qū)、東北黑土區(qū)等重點區(qū)域水土流失治理。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積大、范圍廣、侵蝕重、危害多,尤其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破壞水土資源,降低耕地生產力,削弱農業(yè)生產基礎。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相繼啟動實施了黃土高原淤地壩、京津風沙源、東北黑土區(qū)和巖溶地區(qū)石漠化治理等一批國家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近10年來治理小流域1.6萬多條,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萬平方公里,全國共實施生態(tài)修復面積72萬平方公里。
水利部副部長周英表示,我國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水土流失嚴重的總體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根據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tài)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成果,目前我國仍有水土流失面積356.9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7.18%;年均水土流失量45億噸,占世界水土流失量的20%,損失耕地達100萬畝,水庫泥沙淤積16.24億立方米。特別是隨著現代化、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活動還可能不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法律規(guī)定,加強對人為水土流失的預防控制和已有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