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草原不斷沙化 沙塵暴正逼近成都平原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網 上傳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消息 最新的全省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jiān)測結果表明,截至去年,若爾蓋沙化草地面積已達1萬公頃,并以每年11%左右的速度遞增。專家憂慮,如果不加治理,不到20年,整個若爾蓋草原將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沙漠之一,引發(fā)的沙塵暴將“光顧”直線距離僅300公里的成都平原。
“沙漠化主要由缺水引起。沙漠化嚴重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一是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笔×謽I(yè)廳造林處負責人指出。
過度放牧:致使草地板結龜裂
上世紀80年代,我省牧區(qū)牧民養(yǎng)畜積極性高漲,牲畜頭數快速增長。但草地公有公用,草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未及時跟上,牲畜吃“大鍋飯”,使草地長期處于放牧無界,使用無償,破壞無妨的狀態(tài)。
過牧踐踏,致使草地板結、龜裂,牧草矮化、綿化的趨勢日益嚴重,草地毒害的比重增加。由于過牧造成的沙化土地達3.7萬公頃,占沙化土地和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總面積的41.0%。
據調查,1958年若爾蓋全縣牲畜數量僅34.4萬頭,1995年—1998年平均牲畜達90.9萬頭,增加了57.2萬頭,增長58.9%,按有關標準計算,若爾蓋草場1995年—1998年平均牲畜數超載60.2萬頭,超載率達32.3%。
濫采濫挖:局部地方株草不存
在草地上采挖藥材和開采礦產也是造成草地退化、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甘孜州色達縣近年來開采黃金已毀壞成片草地0.48萬公頃。作為松貝主產地,阿壩州紅原縣每年采收季節(jié)數萬人在草地上采挖藥材,草地被破壞得千瘡百孔,局部地方甚至株草不存。
內地草地草坡人為破壞也極為嚴重,宜牧宜草坡地過度開墾,毀林開荒、毀草開荒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盆周山區(qū)更為突出。在風力、水力作用下,以及在強烈的太陽輻射和頻繁旱澇等氣候條件下,土地逐步退化和沙化。
過度用水:草原向沙漠化過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提高草原載畜率和草場利用率,若爾蓋、阿壩等縣在沼澤里開溝放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結硬化,并迅速向沙漠化過渡。
日趨嚴重的荒漠化引起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林業(yè)廳負責人告訴記者,我省將盡快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荒漠化治理辦法。
?。ㄣ憴?夏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