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壩里好春播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網(wǎng) 上傳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
半溝流域淤地壩地一望無際
已經(jīng)200多天無有效降雨,黃河殘塬溝壑區(qū)的晉西大地一片干渴!
5月9日,陪同記者采訪的山西臨汾市水利水保局副局長劉熠??粗悬c陰沉的天說,山西人民盼雨盼得太久了,不知這場雨能不能下來。
劉熠保說,“隰縣是六大塬八大溝,十年九旱,靠天吃飯?!薄敖衲旰档眠@個樣兒,根本就沒法春播?!?/FONT>
但在半溝流域淤地壩里記者卻看到春播在迎著旱情繼續(xù),山溝壩地里農(nóng)民正忙著翻耕、播種。
記者來到一處壩地,正在播種玉米的山西隰縣半溝村的村民馬海平、翟愛蓮夫婦倆熄滅了突突作響的手扶拖拉機,和記者攀談起來。
“天這么旱,能種嗎?”記者問。

記者現(xiàn)場采訪馬海平夫婦
“還行,這壩地里能種,玉米播下去,等不了幾天就會出苗呢”馬海平指著地里新翻出的土說。抓一把土在手里,涼涼的。
妻子翟愛蓮擦擦額頭的汗珠,給記者解釋到:他家溝地上方不遠有一座30米高的蓄水骨干壩,壩里是長期蓄存下來的水。有了上游這潭水,下游的地下水位升高浸潤壩地,這樣即使其他地方旱得冒煙,這里的壩地也不會旱。
老鄉(xiāng)常這么講,這里的壩地被稱為“保命田、穩(wěn)產(chǎn)田”,它旱澇保收。
而且,壩地比塬面上的坡耕地以及其他地方的耕地產(chǎn)量都要高的多,“一畝壩地十畝坡”,馬海平家的溝壩地玉米產(chǎn)量每年一千四五百斤。
“像這樣的溝壩地從來不用澆水,每年春天照常春播,種上玉米老百姓就出去打工了,一直等到秋天回來收割就行了?!眲㈧诒F割^給記者盤算淤地壩帶來的好處。
作者:徐清華 劉湍康 郭治安
作者:徐清華 劉湍康 郭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