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長江干流輸沙量6年低于均值 水庫攔截和水土保持是主因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網(wǎng) 上傳日期:2018-07-25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 新華網(wǎng)武漢9月5日電(郭嘉軒、傅菁)長江水利委員會近日正式發(fā)布的《長江泥沙公報》表明,2008年長江干流年輸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至9成。專家表示,這已經(jīng)是長江干流輸沙量連續(xù)6年低于均值。長江上游水庫攔截和水土保持是造成長江泥沙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
對2003年以來發(fā)布的《公報》進行對比,可明顯發(fā)現(xiàn),長江干流輸沙量已連續(xù)6年呈持續(xù)大幅減少態(tài)勢:2003年長江干流輸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至8成;2004年偏少4至9成;2005年偏少2至8成;2006年偏少6至9成;2007年偏少3至9成。
《公報》的編制方長江委水文局有關(guān)專家認為,長江上游水庫攔截和水土保持是造成長江泥沙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2003年至2008年,三峽水庫分別攔截泥沙1.24億噸、1.02億噸、1.51億噸、0.93億噸、1.7億噸和1.86億噸。因此這幾年間,三峽水庫下的宜昌站平均年輸沙量為0.61億噸,大通站平均年輸沙量為1.54億噸,遠低于三峽蓄水前的多年平均值4.92億噸和4.27億噸,說明三峽水庫攔截了近7成的長江上游來沙量。此外,“長治”工程的實施,也大大減輕了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使長江每年減少輸沙量3000萬噸至4000萬噸。
在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隨著長江上游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溪洛渡、向家壩的興建,以及水土保持的不斷推進,長江中下游還將維持輸沙量大幅減少的狀況。
最近更新
- 央視新聞:“我要取土”匹配“我要棄土” 全...
- 新華社:“好水土”換來“綠鈔票” 寧夏治山...
-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土保持野外觀測站觀測試驗...
- 水保司黨支部專題學習研討《習近平關(guān)于治水...
- 海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召開2024年永定河流域生...
- 太湖流域管理局組織召開太湖流域水土保持監(jiān)...
- 世界水土保持學會、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北京...
- 長江委組織召開2024年度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防...
- 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研討流域水保生態(tài)產(chǎn)品價...
- 黃河水利委員會辛店溝、南小河溝小流域生態(tài)...
-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植物專業(yè)委員會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