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報】水保項目惠民生 五件實事紓民困——山西省水利廳協(xié)助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深入岢嵐縣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網 上傳日期:2021-12-20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記者:張金慧 蔣潔
仨月不見,刮目相看。走進山西省岢嵐縣土魚坪村,村前村后陡立的黃土大高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削坡臺階;原來彎曲狹窄的山村小路變成了平坦順直的大道,道路兩旁樹木成行;瘠薄的河灘地加厚土層,化身良田美景。從今年7月份開始施工到10月份完工,短短3個多月,水利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給土魚坪村帶來了全新變化。
“我為群眾辦實事”岢嵐縣實踐活動,具體內容是在溫泉鄉(xiāng)土魚坪、前溫泉、雷家坪3個村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利部將水土保持項目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人居環(huán)境整治、農村產業(yè)發(fā)展結合起來,提升治理效益,幫助群眾增產增收,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目前項目建設已經完成,為建設美麗宜人、業(yè)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增添了新動力。
辦實事,齊心協(xié)力抓落實
根據水利部黨組統(tǒng)一部署,水利部水土保持司聚焦革命老區(qū)“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于今年3月決定在岢嵐縣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相關負責人多次到現場指導工作。山西省水利廳將該項目作為2021年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三大實事之一,責成專人負責,有力推動項目建設。
3月17日至18日,山西省水利廳配合水保司深入岢嵐縣現場調研,廣泛聽取當地群眾意見。針對老區(qū)群眾在生態(tài)、生產、生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本著切口小、發(fā)力準、效果好,可量化、可操作、可辦成的要求,通過現場查看、走訪座談、專家論證等形式,形成了當地群眾“確有所需、確能實施、確有實效”的建設意見,經過細化完善,制定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水土保持工作方案。根據方案,計劃在岢嵐縣溫泉鄉(xiāng)前溫泉村、雷家坪村、土魚坪移民新村選取3個建設點實施項目。選點完成后,省水利廳編制了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并協(xié)助市縣完成工程初步設計。
項目實施期間,各級水利部門高度重視,當地黨委政府積極配合,各項建設任務順利推進。水保司司長蒲朝勇7月15日赴岢嵐縣溫泉鄉(xiāng)調研進展,并與鄉(xiāng)村干部群眾座談;副司長張文聰兩次到場調研;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張建中、二級巡視員朱佳、水保處處長崔哲峰、教授級高工馮九梁等專家多次到實施現場指導;忻州市政府副市長耿鵬鵬、賈玲香,市水利局局長郭元德、黨組副書記劉新宇、副局長馬文波等多次在場協(xié)調。岢嵐縣委書記孟宏斌、縣長銀培秀更是多次到溫泉鄉(xiāng)督促工程質量和進度;縣水利局一名分管副局長專門負責辦實事項目,且將駐村工作隊調整到溫泉鄉(xiāng),每天在施工現場搞協(xié)調、抓進度;溫泉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和群眾對項目給予了全力支持。
定方案,五項內容實打實
通過助力基層開展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岢嵐縣落實落地。據介紹,項目確定在溫泉鄉(xiāng)土魚坪、前溫泉、雷家坪3個村實施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主的5項建設內容。
一是核桃園提升改造工程,施工范圍包括前溫泉村、雷家坪村165畝核桃園。通過整修田坎、增設田埂、平整土地、圍擋樹坑等水保措施,有效控制園區(qū)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緩解林木缺水低產的現實問題。
二是蓄水設施建設工程。在前溫泉村、雷家坪村核桃園內建設蓄水設施,具體包括修建200立方米蓄水池,配套建設大口井1眼、灌溉管線1200米、輸變線路1條,解決當地灌溉水源遠、澆灌難的問題。
三是高陡邊坡防護工程。對土魚坪移民新村高陡邊坡進行7級臺階削坡,逐級拓寬臺階并綠化坡面,在坡面上修排水渠、建豎井,消除山體滑坡隱患,改善村莊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是村莊、道路綠化美化工程。對前溫泉村、土魚坪移民新村進行村莊、道路綠化美化。在前溫泉村整修池塘,塘岸改為生態(tài)護坡;在土魚坪移民新村整修進村道路,在進村道路兩側和村莊內種植喬木、灌木;對村邊160余畝河灘地土層加厚,改良土質。在解決村民通行困難,美化綠化人居環(huán)境的同時,提升耕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五是便民菜園修建工程,解決村民吃菜難的問題。在前溫泉村進行種植土回填,整修便民菜園6畝;在土魚坪移民新村進行填溝造地,新建便民菜園3畝。
見實效,加碼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項目建設如期完成,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喜人變化。
土魚坪村黨支部書記楊俠說,以前村里道路特別不好走,村里耕地土層單薄,生活很不方便。今年,水利部給村里新修梯田、通村公路、便民菜園,村莊前后護坡綠化后大大增加了水土保持能力,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后顧之憂,村民現在吃住行條件改善了很多,生產生活更加有保障。
據了解,通過項目實施,完成綜合治理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3.82公頃,核桃園田面整治9.15公頃、填溝造地0.25公頃、坡面綠化1.58公頃、河灘地改良10.73公頃。解決了當地3個村群眾的吃菜、行路難問題,消除滑坡危及村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隱患,改善了耕地土質,美化綠化了環(huán)境。
在帶動群眾增產增收方面,核桃園提升改造工程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配套建設的蓄水池和灌溉管道,有效控制了園區(qū)水土流失,解決了長期以來當地灌溉水源遠、澆灌難造成的低產難題,將全面帶動區(qū)域內2村97戶核桃種植戶增產增收,促進全鄉(xiāng)核桃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修建9畝便民菜園,解決了2村村民吃菜難的問題。三是土壤改良工程,對160余畝河灘地進行土層加厚、將50余畝坡耕地整修成水平梯田,有效提升耕地效益,為當地持續(xù)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厚植基礎。實施過程中,項目盡最大可能雇傭本地農民和小型機械,有200名當地群眾參與了建設,勞務投入給群眾帶來可觀收入。
在消除村民安全隱患方面,土魚坪移民新村背面、農民房屋上面的高陡邊坡,因新村建設時沒有實力繼續(xù)整治而留下的安全隱患,這次通過削坡逐級拓寬臺階,配套排水設施,徹底消除了山體滑坡隱患,為村民提供了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此外,土魚坪移民新村原進村道路是一條簡易便道,坡急路窄彎道多,直接與貨運繁忙的省道岢大線相通,是事故多發(fā)地帶。這次新修的進村道路徹底消除了交通隱患,為村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環(huán)境。
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項目區(qū)域內實施了大量村莊道路綠化美化工程,在增強水土保持功能的同時,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溫泉鄉(xiāng)鄉(xiāng)長丁重生感慨地說,水利部門學黨史辦實事實踐活動在溫泉鄉(xiāng)辦了5件惠民實事——修路、削坡、墊地、蓄水灌溉、水土保持。5件惠民實事辦在百姓呼聲上,辦到了群眾心坎里,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5件惠民實事著眼民生需求,奠定產業(yè)基礎,對溫泉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起到了加碼助力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