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以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成績顯著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穩(wěn)步推進。“十三五”期間,通過各部門緊密配合,各司其職,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各級水利部門圍繞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重點小流域治理、石漠化治理、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在全省有重點、有計劃地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十三五”以來,水利部門實施212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000平方公里,實施坡改梯1.56萬公頃,封禁治理9.65萬公頃,種植水保林3.09萬公頃,種植經果林1.53萬公頃,種草0.44萬公頃,其他措施3.73萬公頃;建成谷坊、攔沙壩、蓄水池等小型水保工程271.74萬座。
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在全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領域推行群眾參與式建設管理模式,成效明顯。為進一步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充分體現農民群眾的意愿和主體地位,調動群眾參與決策、籌資、建設、管護的積極性,省水利廳正式印發(fā)了《關于在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村民自建方式的通知》,在2018年實施的61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中全面推行村民自建模式,各地把水土流失治理與群眾期盼結合起來,改“代民做主”的建管同體模式為“由民作主”,讓項目區(qū)群眾全程參與建設管理,享受更多改革紅利,項目得到群眾廣泛歡迎,成為了全省水利參與式建設與管理改革的經驗典型。
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工程進展順利。根據水利部要求,聯合省財政廳出臺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工作實施辦法》,通過縣級申報,州市推薦,省級復核等流程,突出“產業(yè)+脫貧”的選取原則,緊密圍繞云南高原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水土流失急需治理、產業(yè)發(fā)展基礎條件良好、示范效應明顯、社會參與水土保持工程積極性較高等方面,選取馬龍區(qū)、臨翔區(qū)作為2018-2020年試點縣開展以獎代補工作。2019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選取鳳慶縣作為省級以獎代補試點縣,為在不同地區(qū)開展以獎代補試點積累經驗。
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成效顯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搞好農村水環(huán)境整治和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維護河湖健康生態(tài),改善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實施興水強滇戰(zhàn)略,堅持人水和諧理念,持續(xù)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加強水環(huán)境治理”和“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的要求,我省在繼續(xù)搞好傳統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以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與水環(huán)境保護、農業(yè)集約化生產、人居環(huán)境改善為目標的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2010年以來,在全省九大高原湖泊、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共安排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16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7.37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274.36公頃,經果林343.70公頃,封禁治理3857.78公頃,村莊及庭院綠化14548.72平方米,宣傳畫及標語4094.27平方米,休閑廣場16處,人工濕地360882平方米,堆肥池714座,垃圾房64座,截污溝55.70千米,道路硬化36.78千米,太陽能路燈874個,污水收集池339座。通過項目的實施,有效保護和改善河道、水庫水質,保障了供水水源地安全,為實現“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治理有效,鄉(xiāng)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鄉(xiāng)村振興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采用新技術提高技術設計質量。采用無人機航拍與常規(guī)測量對比核實項目區(qū)地塊現狀,集合項目區(qū)三維航拍影像資料,把水土保持建設任務落實到圖斑地塊,優(yōu)化各項措施設計;同時對水資源配置和后續(xù)產業(yè)結構調整作出專門分析論證,確保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效益的發(fā)揮。

玉溪市新平縣黨獨箐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

文山州西疇縣老街小流域石埂坡改梯

昌寧縣扁瓦河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項目
二、水土保持監(jiān)管不斷加強
依法依規(guī)審批。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將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13個工作日,今年進一步壓縮至10個工作日。規(guī)范行政審批程序,采取“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的方式,實現政務服務“一張網”。從全省范圍內遴選專家,調整充實了省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評審專家?guī)?,明確了水土保持方案變更管理要求,招標選取了2家省級水土保持方案評審機構,嚴把方案審查審批關。2018年,云南省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2447件,其中省級審批42件、州市級審批312件、縣級審批2093件。
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2013年以來省水利廳堅持每年檢查200個生產建設項目,廳領導堅持每年率隊檢查項目,通過省級示范、逐級督促、上下合力,我省對生產建設項目的監(jiān)督力度逐年加大。水利部下放審批權后,我省對下放的審批權和項目進行梳理和清理,進一步明確省級的權限和責任,逐一核實水利部下放項目的信息,掌握項目建設現狀,承接監(jiān)管責任,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省水利廳把水利部和省級項目作為重點,印發(fā)了監(jiān)督檢查工作方案、水土保持“雙隨機一公開”監(jiān)管計劃,分組分州(市)開展監(jiān)督檢查,檢查結果在省水利廳網站進行了公開。2018年全省監(jiān)督檢查項目4296個,其中省級220個(委托州市檢查108個),州市級436個,縣級3640個,各級下達整改意見1686個。
扎實開展監(jiān)督執(zhí)法專項行動。根據《水利部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jiān)督執(zhí)法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省水利廳印發(fā)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制定了本地區(qū)的實施方案,實現了專項行動省、州(市)、縣三級聯動。省水利廳召開專項行動推進會,舉辦專項行動培訓班。目前,各級正在按照進度安排推進各階段工作,編制“一項目一清單”臺賬。
合力做好違法案件查處工作。經省政府公告,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授予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權力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州(市)、縣承擔行政處罰具體工作。各級設立的水土保持機構發(fā)現水土保持違法行為后,移送案件線索和有關材料,參與案件查處和違法實事認定。2013年以來,省級立案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2起。2018年全省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513起,執(zhí)法立案31起,結案24起,罰款226萬元。
加大補償費征收力度。2016年12月,云南省財政廳、省發(fā)改委、省水利廳、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聯合轉發(fā)了《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明確要求生產建設項目申請人應依法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2017年9月,云南省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水利廳聯合印發(fā)了《云南省物價局 云南省財政廳 云南省水利廳文件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收費標準的通知》(云價收費〔2017〕113號文)。水土保持補償費由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利部門負責征收,堅持“誰審批、誰征收”的原則,各級征收的補償費按比例上繳中央10%,90%繳入同級財政國庫。2016年以來,省級組織對未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的項目進行清理,發(fā)出催繳通知3200多份,近幾年省級征收補償費均超過1億元。2018年全省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2.06億元,其中省級征收1.05億元,州市級征收0.27億,縣級征收0.74億。
做好生產建設項目自主驗收報備。根據《水利部關于加強事中事后監(jiān)管規(guī)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號),2017年12月云南省全面取消各級水利部門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審批事項,改為企業(yè)自主驗收。2018年全省收到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項目報備材料2010件,其中省級112件,州市級972件,縣級926件。
三、水土保持監(jiān)測及信息化工作成績斐然
動態(tài)監(jiān)測成果展現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根據2018年云南省水土流失動態(tài)監(jiān)測成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積10.34萬km²,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6.24%。與2004年土壤侵蝕遙感調查成果相比,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3.08萬km²,14年間減幅達22.95%,相當于2.76個德宏州的國土面積,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趨勢明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成果全國領先。2018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生產建設項目“天地一體化”監(jiān)管監(jiān)測工作,通過全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錄入2009年以來全省各級審批的20277個生產建設項目,其中省級項目2281個(不含28個保密項目),錄入率100%,市縣級項目17996個,錄入率100%。全省各級矢量化上圖項目18128個。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圖斑進細化管理,完成2011年至2018年的333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相關數據的錄入,錄入率100%。在全國水土保持信息化2017-2018年實施計劃工作完成情況審核中云南省被評為“優(yōu)秀”。

2018年天地一體化監(jiān)管工作驗收
(云南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