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4000萬治理黑土流失
來源: 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網 上傳日期:2003-01-11 打印本文章 【字體】 大 中 小
本站轉自人民網消息 吉林省的黑土表層正以平均每年3-3.5毫米厚的速度流失,平均每年流失黑土表層土壤1.3億噸,如果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用不了50年,吉林省的黑土耕層將全部流失掉。為了拯救黑土地,吉林省決定從今年起至2005年,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全面開始黑土區(qū)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
調查資料顯示,1958年第一次全國土壤普查時,吉林、黑龍江兩省的黑土總面積約為1000萬公頃,而在1982年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時,兩省黑土總面積僅為592萬公頃。更嚴重的是,黑土不僅面積銳減,而且理化性能惡化,養(yǎng)分減少,一些地方的黑土層已經由開墾初期的60厘米至70厘米減少到目前的20厘米至30厘米。吉林省的黑土層主要分布在長春和四平兩市,全省現有黑土面積約為110萬公頃,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9%。目前,吉林省內黑土中有機質含量在減少,養(yǎng)分貯量和保肥性能相應下降,造成作物單產低,總產量不穩(wěn)定。長春市部分區(qū)域存在或出現了荒漠化土地。主要表現是沙漠化發(fā)展趨勢加快,鹽堿化程度加深,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經過近百年的開發(fā),長春市原始森林基本不復存在,現有的森林都是不同時期營造的次生林,森林覆蓋率只有14.21%草地面積減少速度加快,20年前為12,76萬公頃,10年前為7.87萬公頃,現在僅為2.69萬公頃,而且還呈鹽堿化態(tài)勢。
據記者了解,過度墾殖和掠奪式經營是造成黑土迅速流失的主要原因。毀林毀草種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劇,黑土層變薄。人們?yōu)樽非蟾弋a,通過多施化肥等來維系農業(yè)生產,造成以部分黑土長期處于超負荷利用狀態(tài),造成土壤養(yǎng)分平衡失調。另外,有相當數量的黑土耕地轉化為它用,使部分黑土發(fā)生永久性退化。此外工農業(yè)生產對土壤的污染也對黑土層的流失產生影響。
為了有效保護珍貴的黑土資源,確保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吉林省黑土區(qū)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從今年起到2005年為試點工程建設時期,計劃投資4000多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3平方公里。在試點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國家將于2006年全面實施東北黑土區(qū)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
(江山)